天冷添衣,怎么添衣不生病?

    发布时间:2016-10-10   来源:中华康网   
      手机查看

依据气候规律,国庆长假之后,我国多数地区进入深秋时段。而北京十月中下旬的最高气温都在20℃左右,晴日中午前后,基本仍属于“乱穿衣”时段,可以尽可能地少穿衣服(即“秋冻”),但早晚、阴雨天气时或在室外,必须适当注意保暖。否则,就有可能诱发感冒等病症。

为何“秋冻春捂”? 因为秋春的“室内外温差”是相反的

其实在北京的早春,最高气温通常也在20℃左右,气温日较差也较大,但早春的晴日中午,虽然也可以“乱穿衣”,但基本上以“捂”为主,尤其是早晚和在居室内,必须多穿一点衣服,否则就容易受凉。

同样是20℃左右的最高气温,为何早春要“捂”,而在深秋却要“冻”呢?

传统的解释是:早春时节,由于冬天的“惯性”所致,人体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,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,只有适当多穿些衣服,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。而深秋时节,最高气温一般都降至20℃左右(或更低),但一般还是“凉而不寒”,如果过早穿上厚衣服,体温调节中枢得不到应有的锻炼,调节体温的能力就下降,人体的抗寒能力随之下降,这就很难适应寒冷的冬季气候,所以适当地“冻”一下身体,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,有利于人体的抗病防病。

“春捂秋冻”在气象学上也能得到佐证。虽然同样是20℃,但秋季和春季的“室内外温差”是相反的: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,而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。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冷凉的室内,如果不多穿衣捂一捂,则容易受寒致病;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,进入室内后,则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。当然,这样的规律,在晴天时最明显,而阴雨天不明显。

      精彩必读
      寒冷冬季是中风病高发季节,据了解,近九成中风...
      餐馆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,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...
      近日,广州地区一家医院成功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...